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
辛弃疾的题材及特点(辛弃疾的风格特色)

作者:小雪发布时间:2022-07-03浏览:476


辛弃疾的词,风格多样,这是许多词论家公认的事实,但是辛弃疾的与众不同,在于他能够将许多不同风格的词,都写出很高的文学成就,这也是辛弃疾能够在后世名声这么大的原因之一。如果我们能够多读一些不同风格的辛词,那么这种特点便更能感受到。

比如就拿下面这一首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庵》来说,我们便可以看到辛弃疾的另一种风格特点,说不出是豪放,说不出是婉约,更不是田园、山水、归隐,总之,并不是单一的风格。

另外,这首词很大的一个特点,便是辛弃疾所描绘的画面感和情感的统一。每一个景物,每一个镜头,都起到了想要表达的效果,它们组合在一起(甚至连动词都可以省略),构成了一幅图景,通过这幅图景,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辛弃疾那颗颤抖、凄苦的心境,而这种心境,不仔细品味,是很难体味到的,因为辛弃疾在这里有意进行了掩藏。

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庵

辛弃疾

绕床饥鼠,蝙蝠翻灯舞。屋上松风吹急雨,破纸窗间自语。

平生塞北江南,归来华发苍颜。布被秋宵梦觉,眼前万里江山。

辛弃疾的这首小词,全篇只有8句46个字,但是表现的内容却十分丰富,犹如一个老电影的镜头:夜晚出来觅食的老鼠,绕着床铺到处爬行,几只蝙蝠从室外飞到了室内,围着灯影翻飞;屋外,风雨交加,被风吹破的窗纸哗哗作响;屋内,一位忧愁的老人,独自一人躺在床上,被惊醒后久久不能睡去。这是辛弃疾看到的、听到的景象,是辛弃疾独宿“博山王氏庵”的真实写照。

作为一个一生都为国家大事而在江南塞北奔波的人,如今失意归来,早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,再遇上这样的景象,辛弃疾的心境,可想而知。但他没有丝毫抱怨眼前的景象,因为他心中所想的,是“万里江山”,或许他被惊醒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老鼠、蝙蝠、风雨,而是因为“梦中行遍,江南江北”,梦中的他,心忧祖国,才会突然醒来。

辛弃疾的这首词,从风格上来看,很难归结为确切的类型,同他几首著名的豪放词相比,更是相差甚远,这首词,甚至都算不上辛弃疾的代表作。可是,这首词却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,带给我们不同的艺术享受。

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反映着作家的心境,反映着作家的所见所闻、所感所悟,无论是诗也好,词也好,只要付出了真感情的作品,都是如此。而另一方面,大文豪总是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者一种风格,辛弃疾在继承前人名家的基础上,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其成就,在词学史上,是非常少见的。

刘克庄便曾在《辛稼轩集》中说过:“公所作大声镗鞳,小声铿鍧,横绝天下,扫空万古,自有苍生所未见。其秾纤绵密者,亦不在小晏、秦郎之下。”正是对辛弃疾这种多样风格的肯定。


声明: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,麻烦通知删除,谢谢!联系方式: zzsla2022#163.com